今天要來介紹的食物是這個,咚咚燒(どんどん焼き)。

話說來東京時間也不算短的我,其實第一次看到這東西。

會遇到它是從一通電話開始。

「欸欸 現在池袋西武美食街有在排一種像大阪燒但是做成一個一個可以帶著吃的東西,排好多人喔」

「那是什麼啊?很難想像欸...不過我肚子好餓喔。不然我們去看看吧!」

餓了一天的我於是來到了西武百貨地下美食街的臨時櫃。

上面那張圖雖然只有三個人在排隊,但是我走的時候已經排到要轉彎兩次了。

 

老實說這看起來真的超好吃,難怪那麼多人被騙(欸?)。

 

排隊的時候可以看到製作過程,其實就很像車輪餅的做法,但是料比較複雜,大阪燒有的料它都有。

餡料比例上的話,因為體積的關係,也比一般傳統大阪燒好一點,也不是說傳統的不好,

而是傳統大阪燒都是自己做,料的分佈比較不好抓。

咚咚燒大概是從1931年(昭和6年)左右開始流行。

他是本著一個“可以帶著吃的大阪燒”的概念出發,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作法跟調味,

這次我們看到的是圓盤狀(車輪餅狀),其他也有半月型跟蛋捲型。

至於為什麼要叫咚咚燒,有好幾種說法,一種是說販賣的店家會敲太鼓來招攬客人。

太鼓的聲音就是咚咚咚,因此就叫咚咚燒。

還有一種說法是咚咚燒剛出爐會敲木頭告訴大家熱熱的咚咚燒出爐了,

就用那敲木頭咚咚咚的聲音取名。並沒有什麼官方說法。

外觀看起來讓人有一種車輪餅的錯覺,但口感跟味道就有很大的差別。

一入口的時候可以感覺到麵粉烤過的香氣,不過冷了之後香氣就淡了許多,還是建議熱熱吃比較適合。

從上面一口咬下,可以先感受到雞蛋的部分蛋香十足,再來是豬肉跟蝦子,

由於食材不少。口感算是層次豐富,底下的青菜跟餅皮就是中規中矩。

蝦子的彈性十足,本身蝦肉的甜味也。不過麵皮的部分就有點搭配不上了,

若能配上大阪燒的醬,味道就能更有層次一些。

 

 

干貝的部分也不輸蝦子,可以吃到新鮮干貝的口感,味道上也很濃郁。

 

其實在食物來說,我覺得加起司都是有點犯規的。起司本身的濃香溫醇,搭在任何食物上都是十分適合。

這片起司頗能補足本身麵皮缺少的鹹味,搭配得十分剛好。

這次的咚咚燒我覺得是沒有推薦非吃不可,雖然在百貨公司人氣很旺,不過就是要看你愛不愛大阪燒吧!

一個吃下去其實滿有飽足感。嚐嚐鮮我覺得OK,但是這也不是到處都有賣。

這次我是在百貨公司的臨時櫃買到,寫這篇時也去查到了他的店址

地址是 : 東京都荒川区東日暮里3-15-14

最近的車站是三河島,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特地跑去那吃。但是為求完整性還是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

 

題外話 :

最近寫這些吃吃喝喝的問了大家意見以後發現我實在不是很會寫這些東西。

根據我現實中朋友的意見

「你每次挑東挑西,對難吃的東西形容就很生動,好吃的就很冷淡」

「你吃到好吃的東西,每次就是很平淡的兩個字“好吃”就結束了啊!」

其實我也有在檢討啦,跟東京裏物語的另一個編輯魚漿夫婦比起來,我對吃的東西真的很詞窮。

畢竟對吃的我一向不愛太誇大,從小吃過好吃的也不少,

在家裡老爸專攻庶民小吃,姑姑從美國留學回來就很愛麵包糕點類,台北只要有哪家店排隊,

只要能外帶一定會出現在我家。當然去外面吃餐廳機會也不少,

所以能帶給我衝擊的食物大概也很有限。

相對之下難吃的東西就能每次都憾動到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

出外生活也好幾年,我一向覺得只要花的價錢可以吃到等值的東西就很滿足了,

吃的東西有時候不單純味道,用餐環境,服務,食材等等我也會列入考慮,

大家覺得我對好吃的東西只有兩個字“好吃”來形容,

其實兩個字裡面包含了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你們知道嗎!

好啦,講了那麼多廢言,今天的咚咚燒實在算不上好吃,但也不至於難吃到震撼我的靈魂。

如果想要嚐鮮的話有機會來日本就去試試吧!
 

如果想看看真正的美食部落客是怎麼寫文章的歡迎到我們FB專頁東京裏物語

魚漿夫婦會提供範例,我的文章的話大家可以看看圖片參考一下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