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安逸中成長茁壯的一代,良好的物質環境,沒有缺乏過的娛樂。
從小到大理所當然接受政治就是骯臟與政黨惡鬥的思想,
也漸漸習慣了媒體從一板一眼的評論到輕鬆愉快的對談。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新聞稿用口語方式念的時候有多震驚。
對各種社會案件,
奇聞逸事與置入性行銷的比重漸漸蓋過國家政策跟國際局勢,
也一天天成為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我想這次事件打破了很多固有概念,討論政治不再是非藍即綠,
大家不分黨派,只因我們是台灣人,所以站出來表達我們的意見。
對於其他反對聲音,也因為我們是台灣人,所以彼此尊重。
也許國家不再重視我們的聲音,也許今天就算三十萬人上街也會被寫成35人,
但是相信如今的我們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一條屬於我們台灣人的路。
昨天參加了東京場的活動,一個人隻身前往。
但是在會場很多老朋友新朋友不約而同的用訊息跟電話跟我聯絡,
這個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感動。大家也許背後常常互相靠北
,因為興趣個性種種原因也不常相聚,在這刻大家卻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會場。
就算天候惡劣,也擋不住堅毅的心。
我不敢說我們或是在台灣的35萬人就代表多數。
但是我敢說:我們每個人都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是台灣人,所以我們在這裡。
雖然一直很克制不想引戰,但是請容我說一段:白色正義聯盟之流的團體,
要是你們也代表你們自己,歡迎站出來。沈默大多數到底有多少?
你有種就不要只按讚,PO廢文跟戰文跟抹綠文。你代表你自己,
歡迎申請集會遊行大家一起上街。讓我看看你們所謂多數是有多少。
(相信有中立媒體中時之類的報導還可以幫你們灌一些水,根本超爽的,有多少人請盡量來)
最後推薦這篇,又是一篇寫到我心坎裡的文章。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905
引用內文其中一段:
不論你是藍是綠,如果沒把握不論是好壞是壞,
在台灣的生活會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那麼台灣就還是一個「地理名詞」。有那麼一陣子,
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是「維持現狀」。
那也正說明,台灣人民不敢想望有確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