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走的比較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最近工作吃鱉了。
心中千頭萬緒,很多想法,很多感觸,
想把這些亂七八糟看似有點關係卻又好像沒有直接關聯性的東西串起來。
所以我決定寫這篇文章,來紀念人生中第一個開的株式會社,
一些走的比較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最近工作吃鱉了。
心中千頭萬緒,很多想法,很多感觸,
想把這些亂七八糟看似有點關係卻又好像沒有直接關聯性的東西串起來。
所以我決定寫這篇文章,來紀念人生中第一個開的株式會社,
不知道我來日本以後有多少人聽我說過這句話:
我們的教育應該教導孩子什麼東西是錢買不到的,而不是錢能買到什麼東西。
整個社會都在追求金錢,其實我們失去了很多東西。雖然社會氛圍就是如此,
我還是希望身邊的朋友們能擁有更多錢買不到的快樂。北野武講的東西我兩年前也講過,
好久沒PO文了,結果就是來打廣告XD
沒剪過片子沒拍過片子,在跟朋友聊天的內容裡臨時起意的YOUTUBE頻道!先上連結吧!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而那些賭輸的人總還是要找到自己活下去的路。
兩年前以自己膚淺的認知寫下這段話,兩年後的現在,我對這個議題又有個更深刻的體悟。一個來日本玩的朋友跟我說:『並不是賺的多才來玩,你賺的多買不起房,成不了家。那除了生活以外這些多的錢也只能拿來花在一些不是真的那麼貴的享受上囉。』當然也可能有人會說可以存下來理財,以後搞不好有機會翻身之類的。只是人生短短幾十年,花在研究理財的時間,那些拿多的錢去爽的人都不知道爽幾輪回來了,理財還不一定都賺勒,投資賺大錢很多等增值都是以十年為單位,等真的賺到翻,也只能留給兒子孫子去幫你爽了,到時候要是他們不如自己意,又要嫌東嫌西(這段代入感好像有點重XD)。到了這個年紀說老不老,但是也越來越感覺到很多事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人生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場不斷的賭博,出生的國家,家庭就已經決定人生一大半,之後的抉擇扣除我們努力之外更多原因在背後影響著。就像每個人自己分別有愛做的事跟擅長的事,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件事分別是什麼。我選擇了業務,就是相信自己有適合業務的特質,只是誰知道這些到底是真的,還是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於是乎我從設計跳到了業務,也是一種賭博,賭上的是自己的時間,跟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但是到真正入行以後,發現自己的努力很有限,努力分析現況,帶客戶看屋,到最後客戶在網路上選了一個別家的物件說要買叫我仲介,之後對方仲介突然說賣家不賣了,那我能怎麼做呢? 類似的事情還不只一件。『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越往上走,會越發現聽天命的成分比盡人事大得多了。人想要成就非自己才能以上的事,運氣真的握有決定權。不過就算說到這裡,我依舊是秉持人生的價值在於努力,我相信努力的價值也一直很欣賞努力的人。畢竟人活著,除了努力活下去也沒有其他能做的,因為我們也看不到天命。拿投資來說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拿健康來說,沒有人可以知道自己身體一直操下去什麼時候會垮;又拿才能來說,誰確信自己的天賦在哪裡? 說一句話,抱怨一件事或做個結論都很簡單,但是真的去理解背後的原因,有時候感想會完全不同。小確幸沒有不好,人是沒辦法一直看著那些負面的東西而活下去的,選擇小確幸並沒有錯,我一直相信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其實想想在我心中的努力派與安逸派之爭,遠從聯考的那個時代就開始了,直到我自己開始做產品開發還在持續。記得那時候我常常會跟湯湯或耕田聊天。尤其跟湯湯常對這件事情爭執不休,湯湯一直都比我會唸書,而且從國中開始組裝電腦,到後來升學資訊,投資理財跟求職各種認知跟情報都是走在大家前面,他對很多問題也更早有了自己的結論,所以我常跟他聊。多年來我們總是爭執不休的事,就是努力的價值。我秉持的論點是你再拼一下就可以更好,這論點可以說是比較傳統啦。而他卻說早就看透了自己的極限,怎麼拼也沒用,只能那樣。大概是我那時眼界還沒那麼廣吧。就像井底之蛙,我只能看著井的出口努力往上爬,等到有一天拼盡全力爬到洞口,才知道這世界真的太大,憑我一介青蛙的力量看不盡也走不完。只是不往上爬怎麼會看到這世界的寬廣呢? 所以我現在還是可以挺起胸膛告訴湯湯,我的結論還是沒有改變。但是改變的是我現在再也不會去否定在井底安逸度日的人,改變的是我不會用自己的想法去強加在別人身上告訴別人你該怎麼做,因為該怎麼做永遠只有自己能告訴自己。
其實打這篇文章的緣起,是之前回台灣時跟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飯局。
因為從小讀了多年男生班,我男性朋友是壓倒性的多。
自然帶老婆出來介紹給大家認識的場面也不是沒經歷過。
不過朋友帶老公出來介紹倒是第一次。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424608826.A.3B9.html
看到一篇好文跟大家分享一下。
讀完這篇讓我想到剛來日本那年見了阿公之前日據時代上司的兒子山田先生。
一開始我原本對這話題興趣缺缺。
昨天FB回了學長留言沒想到對方反應超大!
他可能沒有理性討論的意思,所以我沒有繼續接話結束了那個話題。
其實學長原本就是仗義直言的人,之前還在公開留言為了我嗆過別人。
今天跟學姊去運動,路上聊了很多。
說是聊了很多,但幾乎都是我在說話,然後自問自答的尋找答案吧?
人在國外,
遇到同是鄉民的學姊總是不免聊到PTT一些東西以及最近公民運動的種種議題。
關於上週的死宅胖事件在我向大家抱怨之後已經進入有點懶得再講的階段,但是因為之後的論點會牽扯到這件事情,因此我大略整理一下整件事情的重點。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人:22歲,高中畢業,台中(非市區)工廠就職。對於宅物有非常強大的消費能力,缺乏社會常識與獨立思考習慣,講話沒自信常吱吱唔唔;總覺得自己被人歧視,卻不去追究原因,對某些事情充滿堅持,例如:他說他們部隊的外套上要繡建制跟姓名,我說我們只要繡在迷彩衣上,他卻堅持是我自己拔掉的。
(標題是我亂下的...風城浪子是白目寬不是我...我不住風城也不是浪子更沒有成功)
關於學習日文這件事情(其實不止日文,可以衍生到任何學習吧);其實我一直都是抱持著“從娛樂中學習是最快的”這個想法。只是今天在跟朋友閒聊後,瞭解到站在一個初學者的立場上看到的問題,而之後也請教了朋友中日文等級變態級水準的人該如何學習日文,感到獲益良多,因此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對於初學者打底子的方式,其實看了那麼多方式,最快最有效率的還是教科書,因為教科書就是前人為了學習而整理出來去蕪存菁的東西。雖然無聊,但融匯貫通之後一定會有收獲,而且底子打好絕對讓後面的學習可以更有效率。雖然不能克服“讀書很無聊”這一點,但毋庸置疑這是條捷徑。大師說自學很強的其實都是邪魔歪道;因為我們自學走的路,想想都是為了個人量身打造的。舉例來說我自己,當初會50音是因為練歌,查單字是為了打電動,書寫(雖然很醜)是小學的時候為了要讓阿公幫我翻譯我電動卡關地方,但是阿公又懶得走來我房間,所以叫我抄過去給他看。(還記得有一次抄了類似復活咒文的東西,阿公說這排列沒有意義,只是字隨機組合的,我心中還偷偷嫌他日文爛XD)會話...當初應該是為了學格鬥遊戲裡勝利的台詞嗆人而開始的吧? 這算會話嗎XD至於開口跟日本人講話,是因為我原本就話多,參加交流會是因為怕無聊;把腦中想法轉換成日文,然後不懂就查字典這件事情則是原本就有思考的習慣,加上從小就做作,覺得換成日文說好像比較屌(事實上並沒有XD),於是就在沒有老師指導的狀況下一直反覆做着這些事。(所以我並不知道文法上的對錯)不過沒有壓力,都是因為想知道而去做,仔細想想這些其實都是學習的一部分,而歷程也不短。閱讀寫得快,那並不只是日文,閱讀習慣是從中文開始養成,要是連中文都懶的讀,那更何況日文呢?縱觀以上,這些方式都是以我的個性,興趣為出發點去做的事,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因此在課外找到自己的自學之道是對語言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環。來日本一個很常被問的問題是:你日文學多久? 我都會回答高職選修有上過一下,然後就是語言學校,其他不算正式有在學,但我一直有在玩電動跟看漫畫。仔細想想,現在的漫畫網路上漢化版氾濫,想打電動攻略也一堆,不會上網還可以買攻略本,學習日文跟娛樂的關聯度越來越低,完全不會日文的人熟讀資料之後誰都可以成為日本通。那這樣為了打電動,看漫畫等等而學習日文的動機是不是變弱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在自學過程中作的種種只是讓自己在學習上養成”求知“的習慣,一旦養成,相信自然就可以依照自己個性與興趣培養出一套自學方式。最後套句大師的話:[次文化的內容是要你有了底子之後吸收起來才比較會有正向的幫助,不然很容易染上語文上的壞習慣。(不正確的用法,拿中文來講比如學了油腔滑調的人,台灣國語或古裝劇的人講話一樣)學會了當然以我們是外國人的眼光來說還是日文很棒,只是大家就會覺得你講話很怪。(想象一下一個台灣國語很溜的菲律賓人是多有喜感...不用跟歐美人士比,白人學會什麼都超屌的)
前幾天跟友人的對話中曾聊到:
「人生中要經歷過幾個別離? 其實錯過了當下可能就是永別。」
經歷過打工度假及幾次國外生活的她這麼說著。
跟在異國結識的外國朋友們一句道別,也許就代表了人生中沒有機會再見。
「這是什麼?」
「回答我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