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從線上起家的社群(不論FB粉專或是其他任何型態)來說,要如何把人從線上拉到線下,一直是個難題。常常上課給了很多觀念看了會覺得「喔!原來如此!」但實際面對時,自己意志不夠強韌,心靈不夠堅定都是大問題。
每次活動集客不順利就開始懷疑自己「是活動不好?是文案不好?還是活動性質不對大家的味?太貴嗎?內容不夠明確嗎?」而反省會之後,要堅持現在的目標,還是修改路線,每次都是一陣掙扎。
今天上完地方創生學校的課,講師說「當你決定要打的客群以後,就是狂打那一塊,不管有沒有人來都不要放棄,讓大家知道你們就是在做這塊」「比如最近日本各地很紅的“地方媽媽”」雖然在台灣地方媽媽這詞常被當作梗來開玩笑,但是正面引申的話,地方媽媽是個不容忽視的厲害族群。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主婦還有空出來搞社群,大概是怎樣的人物像。可能是在都市工作小有成就,選擇跟有錢老公一起到鄉下養小孩,或是雖然身兼工作跟育兒,但是還有餘力出來搞社群跟活動,基本上能達標的這些媽媽們,在經濟、能力還有能量的綜合分數上都不是簡單的角色。
「所以如大家所知,現在各個地方育兒、教育還有媽媽的產後互助等地方媽媽主導的社群非常活躍,他們的客群很明確,『不知道怎麼養小孩的無助媽媽』『以前工作做得很屌現在卻淪為主婦的憤怒媽媽』『想要擁有自己私人時間或是新事業的媽媽』『想做些什麼卻不知從何下手的媽媽』總之“各種媽媽”的人物都很明確,也一定有這些人存在,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經營的社群有沒有這樣的明顯客群存在」

這我可以提出實踐案例:在已經淪為另類約炮版的PTT汪題。要徵聊天的話與其很誠懇自我介紹,然後說誰都好誰都聊,有洞一百分,不如設定出一整排很雞掰的條件再弄個計分表,最後表明「請高達60分以上再回我」。這樣看似嚴苛的條件,好像比較難徵到,實際上比起前者,客群設定明顯的後者效果更好。而且我不用設定對象性別,來的都是女人。

「另外讓人參加退出都可以很自在的環境」「提供的資源明確,讓人可以輕鬆在活動中取得想要的東西也都是重要條件」

裏物語的社群到底是一群怎樣的人?我想找的是怎樣的人?我自己想找的目標其實很明顯「找一群現在生活狀況不差,在經濟、能量還有時間上有一定程度餘裕的人們,匯集這股能量來一起做點什麼。」
第一個出問題的地方是客群設定,我所設定的族群對社群內容品質是挑惕的,也有一定判斷能力。因此在現在「我們一起成長,一起來想要幹嘛吧!」的前提下比較難,反倒是該在「我已經有這麼多東西了,活動也辦得不錯,歡迎大家一起來喔!」的狀況下才留得住這些人。
第二個問題是裏物語的讀者性質。「裏物語到底是什麼人在看?」這個謎團在編輯群裡面也討論過多次,就連做數據分析的都自掏腰包來參加活動看到底讀者都是什麼咖。在這裡我必須比較尖銳一點,要是傷到各位玻璃心還請見諒。我認為裏物語讀者構成大概以憤青居多(大概也因為我以前愛在八卦打廣告吧?),雖然貼標籤式的分類我不太喜歡,但硬要簡單來個分類大概就是這個吧?

接下來讓我以自己的見解解構一下憤青這個標籤的構成。「對很多事抱持質疑態度」「外顯或收斂的傲慢」「覺得自己比某些笨蛋懂」「想知道更多」通常這種人格特質的人容易產生出兩個極端,一種是在社會上混得很不錯的人,另一種就是抱有某些優越感但是混得不太好的純酸民。集合了一堆這種性質的讀者,怎麼想好像都有點負面,以前在學生時代其實我就很擅長組織「對抗主流勢力的某些反抗勢力」,大概因為我小時候不懂事夠酸夠嗆還敢嗆,但是現在失去了明確的反抗對象,善惡價值觀變得不是那麼二元,自己也變得要溫不火,遇到某些話題就軟掉,想經營社群多方面就顯得疲軟。

最近社團時不時有人按申請加入,其實社團我原本沒有打算繼續收人,因為社團的定位是「希望參加過實體活動的人後續可以有個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不是單純用來發布資訊的而已。有一陣子自我放棄隨便放了一票人進來,接下來會有一波大掃除,以目前狀況看來人數會一口氣降到30人以下吧? 

我真的不知道申請加入社團的人連個問題都不填是在想什麼?難道覺得考試交白卷就可直接保送上高中嗎?我們又不是在搞義務教育的。

2019年,裏物語社群大目標「只要提得出想法,這裡就會有一群隊友幫你實現」。階段性目標「鎖定某一個客群,開始一直辦相關活動,讓能量跟人氣不要散掉」。

然後接下來...有人想另外幫忙定義一下「東京裏物語」的讀者群是怎樣的人,還有「東京裏物語」是怎樣的專頁嗎? 覺得你回答得很屌的人我這次回台灣會準備日本小零食當作獎品喔!啾咪!以下開放作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小鬼 的頭像
    王小鬼

    AERA of ZERO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