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創生界小公主(假名)聊到為什麼台灣地方創生可能會搞不起來的原因。也許我們都在日本待太久,不了解台灣狀況,但從她的話語中,約略可以看出一二。
/
「傳統商業的束縛」
被捧為地方創生大師的木下齊曾說過:「重要的還是商業模式。」老實說我沒有拜讀過這位大師的著作,也沒聽過他演講之類的,但是轉貼太多了,不看的人也被半強迫看了一點。我想台灣從下到上應該很熟悉要怎麼賺錢,或賺更多錢,或說“賺快錢”。就算自己不是生意人,從經濟奇蹟那時代的諸多神話裡,大家也多少聽過吧?怎麼把生意做大,怎麼從銀行融資錢滾錢,怎麼這裡偷一點那裡偷一點把錢越賺越多。然後到了地方創生,大家聽到了「重要的還是賺錢」這句話就好像找到解藥一般歡天喜地「對嘛!所以談什麼文化什麼精神,重點就還是要賺錢啊!」抱著這樣的想法一定吃鱉。人家是說:「重點“還是”商業模式」但是前面的經營、深耕跟精神論必須先深植在心,然後最後再回歸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這才是人家想講的吧?不要聽到一句自己想聽的,就把它當作全部啊!
/
「先精神再模式跟直接照抄模式有什麼差別?」
創業或是投資等等,很多事情其實都可以拆解成行為模式跟心理因素,模式可以靠分析統計得來,但是心理因素有時反而更會影響重大決策。有玩過投資工具或是自己開過公司的人應該可以了解我說的心理因素跟那些精神面的東西是怎麼回事。看著公司一直賠錢,用一點賤招可以止血,那要不要用?要用的話那個賤招的尺度在哪裡?是犯法又害人?還是只犯法不害人?抑或是不犯法不害人只是道德上有瑕疵?講到投資,什麼時候該停損?看著錢一直不見,這時候資金沒那麼充裕的投資者是否可以理性判斷該不該出場?這些都取決於精神面的東西。我覺得模式要學習容易,但是精神面上的東西要學習就需要時間。
/
「賺大錢跟穩定收入」
在地方,每個人來都要知道什麼叫白手起家,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而自己做了之後,才會了解那些事多辛苦,經過這個階段才會去尊重產業中每個角色,而不是一昧想到利益最大化。到了地方了解這些事以後就會發現,其實賺大錢很難,因為當你尊重生產每個環節的人,做到永續跟互助這點以後,就會發現以前我們認知中那些可以賺大錢的事其實都會傷害一些人,而取得工作價值數倍的金錢。拿個大家最熟悉的房地產來講好了,大家炒爛了一個地方,第一波第二波投資客賺了大錢,但是一個地方就這樣被搞爛了。在地方除了互助、還要深耕,只做一兩年一定起不來,至少要熬個五年十年。不要說商業模式跟地方資源需要摸索,光這之前的人際關係就夠花時間了,那都是數據上很難顯示的部分。
/
「所以到底要怎麼做?」
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早就有一堆人研究出結果,但是地方創生說的是永續、互助、還有人生要怎麼在事業、家庭還有夢想間取得平衡,另外甚至從出生到死每個階段的規劃等等,能談的太多太多了。不只台灣不行,日本多數地方也還是看不透這些,還在凹年輕人、還在談KPI、談怎麼賺錢、貨出去、人進來、大家發大財,光只做這些都不夠。 (連韓之前也有說過光賺錢很多事會變得很膚淺,表示他不是不懂吧?)

我從一開始參訪、參與到現在,得到的結論就是光靠文青跟嬉皮會倒,光靠商人也只能走回頭路,找到這些東西中間的平衡點然後發展個10年,才能開始所謂的地方創生。總是要文青跟嬉皮來開第一槍,然後一般人漸漸開始參與,之後商人在不破壞這些平衡的狀態下規劃合理跟永續的經營模式我覺得比較理想....但是也只是幻想啦!地方創生本質永遠在人不在地方,但是人就是世界上變數最多的東西了。
/
日本都做幾年了?台灣喊個創生元年就想整個抄走,談何容易?是說日本做到現在也是吃鱉案子一大堆啦!人家沒宣傳而已。
/
小弟一點淺見,跟大家分享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小鬼 的頭像
    王小鬼

    AERA of ZERO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