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友人的對話中曾聊到:

「人生中要經歷過幾個別離? 其實錯過了當下可能就是永別。」

經歷過打工度假及幾次國外生活的她這麼說著。

跟在異國結識的外國朋友們一句道別,也許就代表了人生中沒有機會再見。

在語言學校時也曾浮現過如此想法,但因為跟外國人沒有太深的交情,

所以並不是一個會讓我深思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以前在台灣也聽過類似的論調。

「你不覺得有些人這輩子再也無法見面,或是有些關係再也無法回來會令你感到很哀傷嗎?」

我有點忘了當下是如何回答的,只是現在隱隱約約記得她提過這句話。

 

有時候當我們認真對待一個人或一段關係時,也許是很珍惜對方;

也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對這段關係投注了一些期待,

然而對方無法滿足你的期待,甚至以冷淡來背叛你的熱情,那當下又該如何自處?

 

在人際關係冷漠的現代社會,也許大家都有一套交友模式;

我在日本的時間並不長,但我發現台灣人之間很常有的一種模式就是見面熱情,

事後冷淡,相識後第二天宛若隔世,明明前一天晚上還很熟一樣

「下次再糾一下阿!」「有空再一起出來阿!」「有事就CLL我啊!」類似這樣的應酬話我聽了不知道幾百次。

但是下次真的會糾的根本就寥寥無幾(有事求助再CALL的倒時有耳聞),也許可以識這為台灣人固有的應酬方式

(在這也不討論其他國家的人如何,因為我們身處的就是台灣人的圈子)。在這種應酬的熱情下包裝的是什麼?

當我自己試著主動去糾那些「下次糾一下阿!」的咖有幾個是真的能揪到的?

漸漸的也倦了,習慣了這種招呼,這種應酬。也許是因為我跟人交際距離掌握的太好,

所以找人當好人這種事情鮮少落在我身上,熱臉貼冷屁股也是點到為止,

不過最近生活中的事情不禁讓我再次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台灣人之間的相處到底是怎麼回事?

台灣人夥伴意識很薄弱,這對出過國長住的人來說,可能或多或少可以體會。

但究竟這是好是壞? 獨善其身的台灣人們究竟怎麼維持著自己的人際關係? 

老實說其他人的世界對我來說真是佈滿謎團;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應酬,

說了一句又一句的下次再連絡,這樣的你們在想些什麼?

 

這時候我又會想起那句「也許每一次的分離就是永別」

對於毫無感情的人,也許他今天跟你道別後被車撞死了頂多也只是一句R.I.P.打發,

要是相處過一段時間的人呢?  如果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看作是所謂"永別"的契機,

那會不會讓我們更加用心去看待每一段關係?

或有些關係持續下去只是給雙方帶來負擔,那這樣的話又何必強求?

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投注的心力得不到回報,那何必浪費精力來經營?

就讓對方從你人生中謝幕,讓他可以全心全意去關注他想關注的人事物吧!

朋友、陌生人這樣的二分法;有時候會讓人太疲憊,人生不是還提供給我們點頭之交這個選項嗎?

 

閉上眼睛回顧自己的人生,有多少面孔已經從你人生中謝幕的? 你還記得他們誰是誰嗎?

也許,每一次的別離就是永別。

珍惜每一段關係,就算不是朋友,也好好的放開吧。

有時跟人界線劃的清楚其實並不是無情,只是保護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前陣子才聽到一個小妹妹跟我說:天阿!我們認識一年了!! 好久喔!!

是阿!我們認識了一年,但不代表有一年的交情,一年不短,但是交情僅止於此。

會這樣思考的我,是否已經成了所謂"冷漠的大人"?

經過了一年又一年,道別了一次又一次;

是不是該重新省思一下那些已經令人麻木的一年? 是不是該重新思考一下所謂別離的意義?

 

對於那些在人生中無足輕重的人,說祝福也許太矯情;但至少對那些曾有片刻交集的人多點關心吧!

也許從小地方開始,可以漸漸改善台灣人間的關係吧!

 

去年一整年你又跟幾個人永別了呢?

 

 

 

 

 

我嗎? 因為大家太冷了,而駑鈍的我又只知道朋友跟非朋友的二分法,

所以以facebook數據來統計大約跟兩百人永別了吧!

 

結果還是淪為中二的抱怨文XD 

最後衷心期盼有耐心看到這的好友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人際關係中得到自己應有的回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