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單獨在寒冷夜裡流著汗醒來的夜晚。

我早已數不清這是第幾次。

夢裡場景是那個不可能存在的現在,

少少的台詞,平淡的場景。

卻讓清醒的我憶起很多自以為早已淡忘的日子。

 

一張床,一個書桌。

這個配置是台北的家。

我躺在床上,而她坐在書桌前背對著,似乎讀着什麼。

我猜想這是一個同居生活的某一幕

『你知道她們結婚了嗎?』

『恩』

『你有去參加過我們哪個同學的婚禮嗎?』  

『好像沒有欸』

『喔』

我繼續在床上發呆,而她頭也不回的看著自己手上的東西。

一個午後,就這樣在窗外光暈中如同咖啡中被攪散的奶精一樣逐漸融化。

倏然,

冷冽的空氣,凌亂的房間取代了一切。

桌上擱著未完成的作品,電視旁堆着還沒拿下去的垃圾。

現實中東京的現在 V.S. 台北平行世界的現在

好一場矛盾大對決。

 

曾經在幾次回想中,都懷著感謝的心情。

謝謝所有過去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而現在的木然相較於之前,也令人驚訝。

想了很多,而最後的心得則只是

『原來這樣的過去,才會產生這樣的現在啊』

沒有太多情感。

或說太多情感混在一起已經不知該如何自處,於是本能自己選擇了忽視。

 

湯湯曾跟我說過:

因為你太閒了,才有時間想東想西,要是你連下一餐在哪都不知道,

哪來這些閒功夫?

 

我想他說的是對的。

 

對於人類這種動物來說,閒下來就會想東想西,

所以我們需要勞動,需要娛樂,要各種東西來填滿我們的生活,一直到死亡。

 

但是現在科技帶給了人們過長的生命,

當一個人不再忙碌,不再有體力從事他熱衷的活動。

那他該做什麼?

 

我相信在自己晚年,必定像現在某些長輩們一樣成為精神科的常客。

夜裡醒來,偶爾會發現以前那些精神創傷一直跟著,

然而打打文章,打打電動,又開始投入下一個截稿日前的戰鬥。

 

其實那些過去跟傷痕一直都在,

就像大學時心理學老師說的:

那些精神創傷就是你的孩子,他在你內心看不到的另一面跟著你一起長大。

當我們正值壯年,精神力很強,他會被壓抑。

但晚年,當我們退休,精神力耗弱,

就必須面對那些跟著我們一起成長的心靈創傷。

 

『然後人就發瘋了』在心中默默的幫老師接了這句話。

 

最後有一天,我應該也是走這條路吧。

所以人生有爽事千萬千萬不要耽擱,能爽的,想實現的一定要趁現在。

國中時我很愛的國文老師曾說過:『龍應台說的活在當下這句話,真讓人感觸良多』

老實說那時候聽到,只覺得阿誰不是活在當下啊?

後來每過幾年,想起那句話我都會反覆思索,什麼叫『活在當下』。

之前我的解釋是,有些人拘泥于過去,有些人卻只看著未來。

拘泥于過去的人沒辦法前進,而看著未來的人呢? 不是很好嗎?

什麼事情都提早做好準備,沒什麼不好啊。

 

而現在我懂了。

 

國小補才藝,國中補習準備上高中,高中拼命唸書上好大學,

大學玩沒一兩年,又要準備找工作,領薪水準備結婚買房子,

請問這樣一直在為下個階段忙碌的人生,到底有那些部分是為自己努力的?

 

或說為了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全心投入,

那些時光到底會在我們一生中佔有多少分量?

國小就該去玩,到處體驗各種事物,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國中,高中時,小組作業,社團,戀愛,各種新鮮事,

不在那個年紀就沒辦法單純的去享受。

大學,相較於之前,學風更加自由,社團多元,學生平均能力也更高,

能夠從事更高度的學生自治活動。

試問大學選擇的科系,有多少人是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

選修課有幾門是真的非常有興趣而不是為了湊學分而選的?

社團呢? 自己之前培養的興趣有好好持續下去嗎?

 

錯過了,就不會再回來。 活在當下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東方人習慣讓下一代背負着很多東西,同儕,家庭,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把我們“壓”的跟其他人一樣。

經濟狀況不好的,更背負着令人喘不過氣的負擔。

 

還記得當年,也打著類似的網誌。

那時想問的是:我們的未來,會是個怎樣的未來?

而現在反而想問:我該有的當下,究竟是怎樣的當下?

 

就如我最近一直反覆咀嚼著的那句話:在這年紀每個人都面臨着不同的難關。

沒有人可以幫你決定。而每個決定都將造成我們人生不可逆的改變。

這很沈重,但面對這些就是身為人的責任。

每個人家庭背景,成長歷程,經濟條件種種都不同。

以前可能會抱怨說:『沒人懂我。』

幾年後可能會說:『我自己都不懂自己』

而現在卻是:『我想應該不太可能有人能全面的懂另一個人』

 

而怎樣的人,該活在怎樣的當下呢?

 

那我呢?   

 

那,你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