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到新職場或新環境都會遇到一些前輩,當然地域振興協力隊也不例外。就像聖火降魔錄裡面有光與影的英雄,在各地方跟業界,一定也都有體制內跟體制外的英雄,相輔相成才能成事。加賀的地域振興也不例外,在這裡有好幾個我非常敬重的前輩,今天就來聊聊其中一位在體制內,也同樣是地域振興協力隊的前輩。
/
大家會來到地方,永遠都有千百個原因。『覺得都市生活太壅擠想找回人生該有的步調』『都市競爭太激烈,地方也許還有空間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業』『想找回家庭、工作跟私生活的平衡』『想去空氣、水乾淨一點的地方養小孩』還有千百種想都想不到的原因,為了「很愛這個地方而移居」的,跟「想做些什麼,而選擇這個地方」的都有。而想尋求政府輔助跟想靠自己力量跟存款來闖蕩一番的,自然分成了體制內跟體制外兩派。
/
在前幾篇從『「送你一棟房子開始」的地方創生』內文中我提到的大哥(註1),就是在體制外,不尋求政府幫助,靠著自己的實力跟人脈,慢慢構築起強而有力的社群。上一篇故事其實還有後續,有機會再聊吧!因為大家都會用google翻譯跑來偷看專頁,有時候也不方便口無遮攔講不停
/
今天想聊的是地域振興協力隊兩年多前到任的前輩。也是加賀市最早的兩位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其中之一,擔任農業計畫的另一位大哥。剛到任的時候只知道有兩位大前輩存在,然後他們在深山裡耕田。說真的在接觸東谷地區以前(註2),我對這兩個農夫一點興趣也沒有,內心還默默覺得「會想跑去這種深山耕田不是在都市混不下去想找個工作餬口,大概就是那種農業發燒友之類的吧?不然沒事幹嘛選那麼沒前途的農業計畫?」
/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市長報告會。那是一個正式的匯報,加賀市所有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要輪流在市長還有各處室老大們面前報告自己計畫概要跟執行狀況。不過說正式,其實就是大家很嚴肅的照本宣科的一個會。因為市長在場,大家都不敢隨便提案或提問。以前我一度對這現象感到不解,後來跟同屬人口減少對策室的小主管聊到,才知道原來大家不敢在市長面前提問或是提議的原因是「要是提議以後市長覺得不錯,追究下來會增加整個處室的工作內容,回去就會被肚爛」很公務員的回答,但我也接受啦!當天沉悶的報告會結束市長離席後,就是打招呼跟換名片大會,悶了一個上午好不容易換來片刻有意義的時間。「前輩你好!敝姓王,之前去東谷地區拜訪過,聽說前輩在那裡從事農業,以後如果有相關的問題或是提案還要再麻煩前輩了!」「喔喔!台灣計劃的負責人嘛!我們這裡很多人跟台灣有關係喔!比如大土村啊還有一些其他交流活動」簡單閒聊幾句以後交換了名片,當時對他只留下了“從事農業的卷毛爽朗大叔”這樣的印象。
/
後來在各種活動中,時不時都有他的身影出現,身為協力隊第一期隊員,在地方上人面也廣。各種活動裡當台上太乾,或是講不下去時總是負責吐槽或是接話化解尷尬,這樣一個角色,真的非常重要。這種角色日文稱為ムードメーカー(日式英語:mood maker),在中文我一直找不到適合的翻譯,之前有一次翻譯成開心果...但是似乎不是很精確。要是看過銀魂的話,大概就是像新八吧?(欸?)這種角色在地方上真的非他不可,因為年紀太小,根本不可能在一堆大叔大嬸跟阿公阿嬤面前大放厥詞;反之年紀太老,一開口吐槽,因為輩份關係,大家可能不敢隨便亂接話導致場面更僵。因此這個角色只能由五十幾六十歲的人來扛,他可以說是全加賀第一、也是唯一一人,以我知道的範圍內啦!
/
從開始改觀,到真的開始認識他,是在地域振興學校光輝塾(註3)其中一次功課『前輩帶著後輩私下吃飯聊天』。內容很簡單,由兩位畢業生帶著兩位正期生私下約吃飯,然後聊聊自己,也聊聊計畫。
「我其實之前是在某間公司擔任管理職,後來大老闆想要來這裡設廠,就派我來當開疆擴土第一任廠長。之後因為覺得一直拼太累,同樣生活方式一成不變,就想換個方式生活,那時候知道有地域振興協力隊制度,就索性加入協力隊留在加賀了。」這類故事,背後都會有些大家不想提起的部分,但是就我認識的他來說,絕對不會是當初心裡默默認定那種「城市混不下去才來地方混口飯吃」或是「只是單純想養老,找個糊口的工作」之類的人。畢竟在各種活動中,他的行動力,企劃整合能力,還有願意帶頭卻不出風頭的個性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待續)

註1 從「送你一棟房子開始」的地方創生
https://bit.ly/2tcwRqx (上)
https://bit.ly/2E1UpVe (中)
https://bit.ly/2SDQ4Q3 (下)
註2 東谷地區
https://bit.ly/2SIl01C
註3 光輝塾
https://bit.ly/2SjGGlr 入門簡介
https://bit.ly/2THyqbl 第一堂課後感想

(待續)

[北國記事]地域協力隊政策背後-東谷地區務農的前輩(上)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