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某位友人突然傳了訊息來「你知道台灣2020有個東西要被禁用了嗎?」(寫出來我怕傷害到他的商業機密,就跳過)
跟他幾年前在PTT上認識,說起透過PTT認識的人們,從某幾位前任寶貝,一直到現在還持續聯絡的好友們,算算還真不少。而跟這位友人這幾年在創業這件事上一直有不少討論。不只一個項目,都在這樣一來一往中胎死腹中。他本身是一個薪水不錯的工程師,年輕時創業賺過錢,大概基於過往經驗,讓他對創業成功嚐到的甜頭念念不忘吧?雖然大家都想賺錢,但是在賺錢這個大方向下,其實每個人動機差異很大,跟越多人合作過就越了解。

透過昨天閒聊,正好有些事可以做為近年一些心得的整理,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不才小弟一些看法。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如果前輩們有任何意見也歡迎討論。

~那麼多人看到商機,我們憑什麼跟人搶?~
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商機,可能是一個新的想法、政府的行政命令或是國際局勢、生活習慣的改變。當商機一出現,絕對不會只有自己看到而已。那當大家都要爭相搶奪新出現的大餅時,我們要靠什麼勝出?
個人認為,在新商機出現時最容易勝出的應該是原本就從事相關產業的人。舉以前例子來說:政府下令明天起大家用塑膠袋要收費了。那原本製造環保袋的人,只要稍微把自己的商品改良一下,然後找人行銷,就可以輕鬆進入購物袋市場。對他們來說量產原本就不是問題,自然可以花時間在改良商品跟行銷上。換個角色,原本從事設計或行銷的人,他們自然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本業可以處理的工作上,而是推廣之後花時間找人量產就好。每個人想進新市場前都具備一些條件,有人會設計、有人可以量產、有些人公關媒體很強、又有些人很會行銷,最後不用講還有些人資本雄厚可以請得起以上所有人。生活經驗跟工作經驗都是一種累積,要進入創業階段,就是看自己累積了多少。這是我的看法。
但是友人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只要跟著市場上最大咖的腳步走,不要偏離太遠,市場那麼大總是能分一杯羹,轉行成功的例子很多,決定好方向,其他做中學就好。其實這跟我剛開始談創業的時候想法一樣,那時我常說「市場那麼大,多養我一個人也沒差吧?」雖然現在想法依舊不變,但我跟他切入點似乎不同。

~精英談做中學跟業務談做中學~

做中學這件事情對於從事過業務的人來說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沒底薪的業務們。做中學這個觀念我再贊同不過,只是決定好方向,規劃到哪一步才能開始「做中學」?過於完善完美的規劃,只適合拿去提案跟申請經費,說服金主或是銀行。但實際上經歷了幾次公司草創,就發現卡關的地方永遠是大家事先難以預料的。在這個充滿情報操作的時代,遇到問題就上網google,不然就查查人人可編輯的維基百科,這樣子的情報搜集加上非本行的人跨行創業,成果有多少要看運氣。如果按照這種模式,評估到「可以開始做」這一步要花多少時間?而評估的依據來源七成是網路消息,三成自己判斷,這樣開始做以後的成功機率可想而知。

不知道之前從哪看到一句話「我們該注意的是新聞跟報導上沒寫到的事」接觸FB媒體到現在大概也一年,看了一些部落客接案的生態,在其他工作上也經手過跨國創業訪談之類的工作。心得就是「媒體寫的能信,台灣明天也可以反攻大陸了」。創業成功人士可能會聊動機,心路歷程,商業模式。但是他們不會聊自己拿了哪個金主的錢、用了哪些手段、他爸媽親戚或是乾爹乾媽是誰、這種商業模式背後是否根本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另有目的,更不用講這類訪談在刊出前都還要給本人看過確定OK才能刊出。其實這些訪談不是沒有參考價值,內容大多數也都是事實,但要當作成功案例來模仿,只有在本身條件跟受訪對象相當時。拿現在台北市最紅也最臭的柯市長來講好了。他的經驗有人可以複製嗎?如果答案是否,那為什麼有人覺得網路上那些身價上億的人的成功經驗就可以複製?
跳過情報來源跟評估這段,談談這段標題講的菁英談做中學跟業務談做中學吧。業務擅長的就是計畫三成,剩下七成在錯誤中學習,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而菁英份子當然很擅長評估跟計畫,但在執行中能跟著計劃走到第幾步才吃鱉,這又是另一回事了。在創業的做中學當中,其實也分成做了可以學會,跟做了也學不會兩種事。有些事情取決於技術,那可以靠反覆練習來學會,越聰明的人就學越快。不過另外一些事取決於人格特質,人格就是從內而外發散的氣質跟處世態度,那要靠反覆練習來學會就有難度了。網路上也常有很棒的成功經驗分享,但是「看得懂跟做得到」完全是兩回事。看不看得懂取決於閱讀理解能力,能做到什麼程度則是看目前為止自己累積了什麼東西,當然所謂累積就包含了前述的技術、經驗、人脈、態度、靠山還有金錢,不管來源是什麼,這些都是自己創業時的武器。

~了解不可取代的優勢跟不可彌補的劣勢~
市場評估完善、資源盤點結束,也有花時間做中學的覺悟後,第一步要了解的是:在上述資源以外,自己有什麼不可取代的優勢跟不可彌補的劣勢?創業前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是很重要的。舉一個我本身共事過夥伴的例子,她的優勢看似是很會講話,就算說出再現實的話也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或是被情勢所逼,而不因為是她做人現實。在這之前形象建立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點,之後是要怎麼在既定的圈子裡掌握「確實的情報」也同時被動式的散佈「自己的情報」。表面上,大家看到她的優勢是「很會講話」,其實實際上,情報操作跟人脈經營才是她不可取代的優勢,透過這兩件事創造有利於自己發言的情境,而「很會講話」只是優勢創造的結果。我想這兩件事就是她在市場上可以立於不敗的後盾。看完別人例子,知道自己真正優勢的人有幾個呢?另外在劣勢方面更需要了解,因為要是有無法彌補的劣勢,又沒有補救方案或是夥伴輔助的話,那可能成為事業在瞬間功虧一簣的致命傷。

~後記~
先天的聰明才智或是家庭背景跟後天的專業技術、人生經驗、工作經驗以及人格特質都會成為創業時的利器。至於最終結論嘛!講了那麼多我覺得進入創業市場前一定要先做的事就是了解自己跟資源盤點,如果覺得OK就趕快開始做中學吧!剛剛提到那位跟我一起共事過的人,絕對是個強者,而她為了掌握一個新的市場,從0到做到現在跟兩個原本的龍頭老大固定配合也花了十年時間。絕對沒有一件事是手到擒來,就連家裡有錢的人們也是靠長輩們努力累積而來,所有東西都是經年累月努力後的成果。
其實受薪階級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創業雖然好玩,但是心臟不夠大,銀彈不夠多,背景不夠硬,那失敗要承受的相對也很痛,衝以前還是多想想比較好。

arrow
arrow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