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同學聊起過去。「妳不覺得我們學校畢業沒上建中北一女好像回去找老師都覺得很丟臉嗎?」「我覺得我們班還好欸?」「上延平的大概沒感覺吧?還是女生班的人不會這樣? 以前不知道聽誰說過,但是實際上之前回去時,也真的看到回來找老師的制服都是建中北一女居多」

我曾經是一個升學學校的爛學生,就讀一個除了升學以外其他事情都是狗屎的學校,同時也我也是聯考最後一屆考生。對這些事情現在回想起還是歷歷在目。剛來日本時,會看到下午七早八早高中妹就在外面晃來晃去。我家附近正好介於某高中跟車站中間,在池袋東口也有女子高中,因此池袋的日常就是伴隨著高中妹。恩?你說高中男生?大概也有啦!只是我沒注意到。關於這件事,也問過身邊日本人們,原來日本的高中原則上一天是上六小時課,到下午三點多就可以準備回家、玩社團、或打工去了。

對於台灣人來說很不可思議吧?日劇什麼的不是也在說他們升學壓力多大。但是扣除補習之外,正規的上課時間居然那麼短。還記得當年國小七早八早就要去考試,國中早上升旗以後四節課,下午也四節晚上還有晚自習,那時晚自習同意書發下來以前已經在「參加」那欄已經打好勾,內心真不禁懷疑這哪門子同意書?

記得當年我們學校還在男女分班,當然男人們都是哈的要死,不過第一志願的建中、北一女,一個男校一個女校,那誰要去填建中啊?(女生班那邊風向不知道怎樣)這時不知道哪裡就出現一個都市傳說。「欸!考了第一志願還是沒妹那誰要填啊?」「你白痴喔!不知道建中跟北一女根本是同校嗎?活動跟一堆東西都是一起辦的啊!」我是沒上建中所以不知道詳情啦!但後來上建中的某人表示一切都是謠言。其實被男女分班養出來的男人們某方面似乎不太健全,雖然有點賤,但是就舉一下本班的例子好了。高中的時候跟去住朋友家,早上起來坐在景美女中附近早餐店看一早上妹的悲哀事蹟不提,現在大家到了這年紀,結婚生子不說、連女朋友都沒有的單身率還頗高。運氣好一點(?)成為玩咖,運氣不好的…就成為魯蛇。(其實大家工作跟經濟都還OK,我不知道這裡用魯蛇對不對。就是狹義上的魯蛇吧!)話題拉回來,男女問題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不是本篇的重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一幕?在日本高中畢業進路相談的季節,夕陽下兩個高中生坐在河堤,一邊煩惱一邊討論著將來要做什麼。要升學還是就職,甚至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為孩子到成人前,為了思索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喜歡做什麼事,除了老師、家長的引導及同儕陪伴佔了重要地位外,大量地「玩樂」與「嚐試」是必須的。

日本到了高中,當然升學及菁英學校也是唸書補習,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保有課餘時間做自己想做的。反觀台灣,除了腦袋聰明適合讀書那一群可以在輕鬆取得好成績之餘,進行社團活動及經營興趣以外,一般人或像我這種笨蛋,就是整天被逼迫念書,在學校也找不到自己價值,只能往學校以外的地方跑(上了爛校以後是另一個異次元,因為偏離主題,這篇就不贅述了)。這樣的教育體制問題很大,之前也有人提過,現在台灣教育「大多」只提供單一價值,成績不好就是垃圾。正好剛看完一篇說台灣大學生多廢的文章有感而發。

廢是一回事,只是追根究底,不就是被體制逼的嗎?小學時要好好念書上國中才不會跟不上,國中時要好好念書才能上好高中,高中要好好念書才能上好大學。到了大學又要好好念書才能找好的工作。請問這過程裡不用好好念書,而是鼓勵大家好好學好其他事的時期在哪?高中我上了很鳥的高職,可以說已經離開升學壓力大的主流體系了,但是其他人要是還是在那裡面,我想花來「好好念書」的時間應該佔了生活很大比重。所以為什麼大學生那麼廢? 都被逼了一輩子沒辦法「合法」放縱地玩樂,大學當然要玩啊!不然什麼時候玩?(在此建議剛上大一的朋友,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把通訊地址改成宿舍或是朋友家。讓成績單不要寄回家,這樣可以享受一個更高品質的大學生活)

其實我認為高等教育,到了大學這階段該學習的應該是自我管理,要取得學業、社團、課外活動跟社交的平衡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而邁向自己期望的人生。還記得當年我擔任系學會代表跟新生演講時也講過類似的話。「要玩社團就全力去玩,要做作品就盡力做好,去認識新朋友去談戀愛去做你想做的所有事,四年很短,不要讓大學生活留下遺憾。最後歡迎大家來到產品設計系!」當年小大一聽了一定沒有感覺,但是大三的人有些在場聽了都心有戚戚焉,下台時還有人拍了拍我肩膀。時間過了就不會再回來,自己不再是小大一,我們玩樂、我們浪費時間、那都是人生必經的路,但那些不該在大學,我覺得應該在高中時代就要做了。要我說台灣教育不足的地方,就是少了一段可以讓學生盡情放縱、玩樂的時期吧!壓抑到大學再來醉生夢死,以年齡來說,真的不太適合。

在這裡也不是想說日本多好啦!打了落落長一段,只想說「日本高中生可以那麼早放學真的很爽欸!」

#東京裏物語

arrow
arrow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