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篇卡提諾新聞的影片在聊網路同溫層。這個話題自從學運以來就一直被反覆討論,像卡提諾這種受眾廣大的媒體,相信觸及了好幾個「網路同溫層」,看完影片再看一下留言,大家對此議題斥之以鼻的有,對影片內名人們個人或言論有意見的也有,更甚者有人宣稱要退讚。大家對議題不爽就開始各種討論以外的針對,真不愧是卡提諾,受眾水準很分散。

看了一輪,對議題有興趣的、質疑的、甚至有人問「然後呢?所以最終人們不是都要回到同溫層嗎?到底想表達什麼?」大家長久以來習慣在網路上尋找解答,久了已經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我想網路同溫層這影片只是個引子,而最終的答案只存在於每個人自己心中吧!裏物語這個專頁裡應該還沒出現過同溫層相關的文章,正好有這契機就來談談所謂「同溫層」吧!

我從小到大有很多想做的事,隨著這幾年走過的地方、遇過的人漸漸增加,那些想做的事也越來越明確。正好今天浮現的N年前動態也是在講這件事。
「我老了想開一間咖啡廳,裡面放滿我的作品,然後讓大家來誇獎我」
「那要是沒誇獎你的勒?」
「叫他滾啊」
「那應該會倒店吧?」
「沒差,想辦法打平就好,反正我那時候都老了」
最近幾年,要是有餘力,我也一直默默堅持著自己更久以前的夢想「希望我的朋友都能活得快快樂的」來行動。這件事聽起來低能,但是實現起來真是難到爆,畢竟造成我朋友們不快樂的原因不單純是錢而已,有些人甚至連自己要怎麼過日子才快樂都不知道(這可能包括了社會上很大一部分的人,但我的「朋友們」多數人生還是滿有方向的)。
檢視一下這兩件事,不外乎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同,還有希望幫助自己認同的人。這之中都離不開同溫層的概念。一直以來我對於塑造同溫層這件事自認還算滿擅長,在圈子裡遇到不喜歡的人就果斷離開,把時間多留給自己喜歡的人,然後有空就去新圈子走走,這樣反覆個半年一年,同溫層大概就成型了。

裏物語這個專頁也是一樣,剛開始找了幾個編輯前輩想一起弄,久而久之大家忙自己的工作寫自己的專頁,人來來去去,漸漸剩下我一個人在更新,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群「看我寫廢文也不會太排斥的人」(說喜歡看我寫的廢文好像很沒禮貌XD),而前輩們的文章漸漸在這裡按讚的人少了,他們寫文意願也低了,儼然形成一個「網路同溫層」。這種同溫層也有一定的排他性,有幾次我朋友在專頁留言問文章裡的東西,就被下面讀者留言說「google很難嗎?」這句話殺傷力可大可小,在朋友間大概是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但在網路上就會因人解讀而產生不同的意義了。

大家年紀到一定程度,對新的事物、新的社交都會漸漸出現倦怠或成見,因此留在同溫層也是正常,畢竟生活中光工作跟家庭就夠累人了、有些人還有興趣要經營,誰想浪費時間在折磨人的社交活動呢?站在這個立場而言,我完全同意大家舒舒服服窩在自己同溫層裡。不過「網路同溫層」這件事又不太一樣了,跟志同道合的人討論這件事當然很愉快,但搞不清楚自己的立場跟在現實世界中的位置,那就很危險了。

卡提諾影片裡舉了一些政治的例子,不過那畢竟太敏感,就拿舉裏物語專頁最近辦社群的例子來說好了。剛開始我大概就料想到活動會沒人來,那時討論如何預防,朋友舉了PTT八卦版當例子「PTT八卦板一天有多少廢文?要幾天才會出現一篇真正能看的文章?但是那裡流量就是靠那些偶爾能看的文章在撐。算算會認真發文,發的又有料的ID,跟那些逛版、發廢文的ID比例就知道,其實要撐起一個社群,主要要靠一群活躍的核心成員,而不是衝量。」專頁經營久了,或多或少大家都會看數據,我的受眾是幾歲、怎樣、住哪的人?要寫些什麼文章才會有人按讚回文?每個專頁都是一個同溫層,多少會有順風向跟逆風向的文章,就連這個人色彩很強的「裏物語」也是,只要寫到勞資,批評勞方一定掉讚、寫到男女、只要寫女生不好也會掉。但那只是冷冰冰的數據,讀者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讀者,彼此沒辦法用「這個人過去是怎樣的人,所以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理解,畢竟網路只有冷冰冰的文字跟數據,少了關懷跟同理心,久而久之除了讓大家加深誤解外,更容易讓人變得偏激。

因此想把網路數據完全套用到現實中很困難。就連一個讀者只有6000人的專頁都會有落差了,更何況更大的社群。雖然對大公司來說這樣的模糊地帶才有操作空間,但對個人而言,只會越活對現實的認知越模糊。

網路同溫層的壞處就在這裡,大家可以看看某些實體活動可以動員很多人的團體,有些FB專頁讚數可能還比裏物語少。反觀主流媒體動不動就是十萬粉絲起跳,但以動員的比例來說,很多比不上一些非主流團體,特別是最近被媒體貼滿文青、憤青、覺青各種青標籤的那群人。我想重點在於成員蘊含的能量。畢竟點個讚,跟關電腦起身前往活動現場或是響應某些事所需的能量完全不同。 

我也承認最終大家都會回到同溫層。但那是能讓自己真正有歸屬感、每個朋友都在的真實圈子;抑或是刻意被網路演算法「分類」在一起的虛擬圈子呢?

人生怎麼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要是單純想輕輕鬆鬆,不花腦力遊戲人生的話,根本不用到真實世界跟人碰撞,那很累;我也不覺得這種方式適合每個人,或比較優秀。但要是想知道自己「同溫層」在現實世界是什麼樣貌,在什麼位置的話,那我建議大家還是多出來走走,不要躲在螢幕後面。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久了除了離現實越來越遠以外,還會有種以為自己的圈子是多數派的錯覺。當然大概對很多人來說這件事不是那麼重要啦。

接下來的社群,要怎麼建立起人跟人之間真正的關係,而不只停留在網友這階段,對我來說是個很大個難題。當然我人不在台灣,是經營上的致命傷,不過每個社群都是隨著成員跟時代,自己長成各種樣子的,只能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後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囉!

待膩了網路同溫層,就到現實裡看看現實同溫層長怎樣吧!也許多少會有點磨擦跟碰撞,但是有點瑕疵跟不完美才讓人感覺到活著嘛!

arrow
arrow

    王小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